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师风采】江霞:用心用情育人才 上下求索“碳中和”
更新时间:2021-11-03 15:07:27点击次数:

【编者按】

   回首百年荣光,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筑与环境学院加强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以一流党建助推“双一流”建设,聚焦“十四五”以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稳步前进,谋新篇开新局育新机,争取跨越式发展,这些都要依赖于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每一位建筑与环境学院的教师,他们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创先争优,为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与智慧。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的重要指示,树立标杆、表彰先锋,学院将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学院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全院师生致敬楷模、学习先进,以更加蓬勃、奋发的精神状态投身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


【教师风采】江霞:用心用情育人才 上下求索碳中和

 

 

江霞,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四川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和大气污染物资源化技术,在硫、碳污染物资源化应用基础研究、变革性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编写行业标准4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

 

潜心碳中和学科专业孵育,着力碳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在全球“碳中和”愿景下,江霞教授致力于培养急缺的碳中和技术创新人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以行业需求调整专业发展。在教育部组织和指导下,作为工作专家组组长编制《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已发布)》,牵头开设四川大学碳中和通识核心课程——《碳中和:人与地球共同的未来》、碳中和专业课程——《碳中和技术概论》,培养同学们碳中和意识;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碳中和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碳中和学科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承担碳中和宏伟使命,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在碳中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碳中和科技创新培养专业人才。

 

 

聚焦资源碳中和技术创新,精心打造碳中和技术创新团队

近年来,江霞教授带领团队聚焦资源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领域,致力于废弃生物质有机碳源制备零碳燃料技术攻关,牵头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废弃秸秆制备生物汽柴油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形成了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的“四川大学碳中和技术工科特色创新团队”。团队在碳中和方向新材料设计、新装备研制、新工艺集成以及工程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已建成“废弃秸秆非相变干燥-快速热解-热解液加氢脱氧-脱氧液加氢提质制备汽柴油-联产生物炭基催化剂”成套装置,力争构建废弃生物质“碳-氢-氧”原材料体系转化“碳-氢”大宗能源化学品技术体系,替代化石资源,为资源来源从地下化石资源向地表二次资源转型贡献力量。

 

投身碳中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碳中和科技创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校院的组织领导和石碧院士、汪华林主任等的指导下,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打赢酸雨防治攻坚战后,开启“碳中和”攻坚战。江霞教授作为中心常务副主任带领团队不遗余力地投身筹备、组建、申请、建设“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首个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已建成从碳中和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中试装置、工程转化等系列碳中和的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为申报建设国家级碳中和技术创新平台打下坚实的前期基础。同时,江霞教授牵头编制多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技术路线图,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聘信息 | 学院介绍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教学评估


学院地点:成都市四川大学行政楼一楼(望江)
党政办:85405534、85408889 教育发展中心:85405613、85463775 学生工作组:85407049
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建环大楼(江安) 党政办:85990865、85999959;学生工作组:85990968
Copyright@2010-2080 acem.sc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网站备案:蜀ICP备05006382号 邮编: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