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首百年荣光,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筑与环境学院加强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以一流党建助推“双一流”建设,聚焦“十四五”以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稳步前进,谋新篇开新局育新机,争取跨越式发展,这些都要依赖于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每一位建筑与环境学院的教师,他们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创先争优,为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与智慧。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的重要指示,树立标杆、表彰先锋,学院将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学院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全院师生致敬楷模、学习先进,以更加蓬勃、奋发的精神状态投身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
【教师风采】张永丽:黑发积霜织日月,春风化雨写春秋
张永丽,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创建人,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住建厅建筑工程建设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水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曾荣获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并带领团队获得2017年四川大学“德沃群芳”团队等荣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编写《现代水处理综合实验教程》、《城市节水工程》教材。主持“岷江、沱江流域特征雌激素浓度分布规律研究与风险综合评价”、“成都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障规划”等100余项纵横向课题,为区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供水安全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污染治理等众多民生工程做出了贡献。
【筚路蓝缕创办专业,搭建平台培养人才】
1980年张永丽入读四川大学,就读于水文学及水资源利用专业,1984年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协助院系老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20世纪80年代,我国给排水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张永丽不惜改变自身专业,毅然承担起四川大学给排水专业创建的重任。
30余年来,川大给排水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顺利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及复评。作为专业负责人,张永丽教授尽职尽责,带领专业教研团队奋力前行,为学生和青年教师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将学科与专业建设和青年人才的培养视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不仅负责组织校级、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的申报工作,还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明确科研方向,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争取科研经费。专业教师团队在各自研究方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为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心系教学以趣导课,关爱学生寸草春晖】
张永丽教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她主张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主持了新世纪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水工艺与工程课程系列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以多元化评价机制督促教学。
教学之外,她乐与同学交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同学迷茫时,她又以爱心和耐心关心同学,积极为同学答疑解惑。曾有2015级某本科生收到学业预警,张永丽教授常常与之谈心,为其制定学习计划,关心其学习进度,助其走出迷茫,顺利毕业。毕业之际,该生感慨道:“没有张老师,我的人生可能就毁了”。
任教三十六年,她培养的学生中有在中科院、四川大学等高校任教的教授和国家杰青等顶级学者,也有在中国电建、中建市政等国企担当重任的总工和总经理,学生在行业内广受欢迎和认可。
【潜心科研开拓创新,言传身教建设团队】
张永丽教授长期致力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供水安全保障、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参与灾区市政工程重建工作,主持开展了安全饮水灾后重建工程、抢险救灾污水处理设施及黑臭河渠治理工程等人居环境质量工程,善于从工程中发现科学问题。
指导科研过程中,张永丽教授在意的不是组会的频率和时长,而是在讨论中点燃研究热情的火种与碰撞出来的火花,所主导的组会不是严肃紧张的科研汇报,更像是坐在餐桌前与学生们一场随意的畅聊,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交流科研进展,优化实验方案,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永丽教授如母如友,与学生畅聊生活的琐事,主动关心帮助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每天都有平凡的小事见证着她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递“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处世原则。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在水污染控制领域下取得了优异成果,近年来发表川大B刊论文30篇,荣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有多名学生留校工作。几乎每年都有团队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