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碧雄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libix@126.com

传真: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

610065

 

【个人描述】

曾任四川大学规建处副处长兼总工、土木系主任。四川省第十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兼任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工程与材料测试技术论坛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四川省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组织委员。国家规划教材主编。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相关教学、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抗震、结构健康检测、固废建材资源化和地热开发利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牵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习及工作经历】

依次获成都科技大学工民建专业、四川联合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四川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依次任四川大学土木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自2005年起担任四川大学土木系系主任,2016年担任四川大学规建处副处长兼总工。

200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习(1个月)

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系和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国家公派1年)

2013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研究1个月(访问教授)

201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世界经济与公共政策研修班”学习

 

【主要研究领域】

工程结构震损机理、抗震性能评估及加固技术

工程结构物理脆弱性研究

固废建材资源化

基于材料电磁特性的混凝土检测技术

地热开发利用

 

【承担的主要课程】

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本科生

建筑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本科生

建筑抗震设计,本科生

专业英语,研究生

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研究生

房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本科和研究生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8802_01-02,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建筑、桥梁工程物理脆弱性与恢复力评估技术,2018-2021,124万,子题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379,智能同轴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相关介电理论和传输反射特性研究,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71.4万,负责人

3.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项目“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负责其中100万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0B07,环境触发式视频信号采集技术,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40.52万,子题负责人

5.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Z2004-2-51007,碳纤维加固大坝的计算和试验研究,负责人

6.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131,智能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电磁波传播特性及裂缝识别算法研究,2019-2021,10万,负责人

7.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标(2019)11号,四川省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实施与验收标准,2019-2020,7.6万,负责人

8.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中长期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能开发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参与

9.省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川人[2015]100-1,建筑废弃物再生混凝土墙板-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抗震性能研究,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6万,负责人

1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KF05,基于能量耗散和损伤力学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负责人

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地震灾害重建应急项目,2013scu1906,芦山地震后工程结构震害评估与加固建议,负责人

12.横向合作课题,19H0382,基于智能融冰导线的架空输电线路实时在线融冰理论与技术,子题负责人

13.横向合作课题,21H0629,玄武岩纤维制品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负责人

14.横向合作课题,21H0081,基于结构功能一体化性能需求的绿色纤维砂浆研发,负责人

15.横向合作课题,20H0732,固废物用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

16.横向合作课题,17H1154,基于ECC的高性能低配筋率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2018-2019,负责人

18.横向合作课题,13H0945,新型节能墙板和空心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协同抗震性能对比研究,负责人

19.国际合作项目(香港理工大学),09ZHCJ-01,高原大桥倒塌的地质力学原因分析,子题负责人

20.四川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校200552,基于阻抗成像技术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研究,负责人

21.国家外专局引智计划项目,20085100313,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基础建设及经济重建重大问题研究,子题负责人

22.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Z20090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间抗震性能研究,负责人

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4109,动载荷反复作用下节理裂隙岩体的动力学响应,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主研第一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4091,多条节理构形及其对应力波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主研第二

25.四川省2014年应用基础计划项目, 2014JY0186,基于阻抗技术且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裂缝监测方法研究, 2014/7-2016/6,主研第一

 

【代表性论著】

[1]Qiao Liao, Lingzhi Li, Bixiong Li*. Prediction on the flexural deflection of ultra-high strength rebar reinforced ECC beams at service loads. Structures, 33 (2021) 246–258.

[2]Xiangxin Hu, Bixiong Li*, Yelan Mo, Othman Alselwi. Progres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Prediction of Concre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2021 Volume 19 Issue 8 Pages 924-936.

[3]Bi-Xiong Li, Khalid Mosalam.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airway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ASCE. 2013, 27: 721-730.

[4]Li Yexue, Zhu Zhemin, Li Bixiong.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stress waves across j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2011, 48:364–371.

[5]Heping Xie, Cunbao Li, Tao Zhou, Jialiang Chen, Jiaxi Liao, Juchang Ma, Bixiong Li.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ow/medium-temperature geothermal energy: a case study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eomech. Geophys. Geo-energ. Geo-resour. (2020) 6:18.

[6]Grundy, P; Li, BX; Wang, QY. Lessons from Wenchuan 5. 12 for Building Seismic Resilience in China.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DISASTER AND RISK CONFERENCE. CHENGDU, JUL 13-15, 2009, p: 174-179.

[7]Li Bixiong, Zhe Wang, Khalid M. Mosalam, and HepingXie.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Reconnaissance o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Buildings With and Without Masonry Infill Walls[C].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Beijing, China, S31-035.

[8]李碧雄,汪知文,苏柳月,冷发光.减小EPS混凝土收缩的配合工艺试验研究[J].材料导报, 2021, 35(16):16021-16027.

[9]李碧雄,王甜恬,赵开鹏,胡相鑫.传统藏式民居的典型震害及易损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21, 42(S1):165-173.

[10]汪知文,李碧雄*.稻壳灰应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 2020,34(09): 9003-9011.

[11]李碧雄,刘侃,莫思特.钢筋水泥净浆同轴构件弯剪破坏过程的电磁特性初探[J].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9, 2019,51(6): 75-82.

[12]李碧雄,廖桥,章一萍,等.超高强钢筋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梁受弯计算理论[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49(4):1153-1161.

[13]李碧雄,廖桥,曾小灵,陈斌.地震动强度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峰值对简支板桥地震响应影响[J].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 50(6):1-7.

[14]廖桥,李碧雄,石宇翔.轻质墙板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8, 39(S1):44-51.收录

[15]李碧雄,廖桥,曾小灵等.基于场地效应及场地位移的高原大桥落梁破坏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 50(3): 169-176.

[16]谢和平,昂然,李碧雄等.基于热伏材料中低温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构想[J].工程科与技术, 2018, 50(2): 1-12.

[17]刘兴东,李碧雄,彭娟等.墙面纤维砂浆抹灰对砌体抗剪强度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5, 47(增刊2):97-103. Ei收录

[18]梁鑫晓,李碧雄,彭娟.烧结空心砖砌体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 2015, 45(12):90-95.

[19]李碧雄,陈剑,莫思特等.不同裂缝尺度下水泥净浆的交流阻抗特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 2015, 18(4): 620-624. Ei收录

[20]李碧雄.地震中砌体填充墙和RC框架梁柱协同作用机理[J].建筑结构. 2015, 25(4):97-101.

【期刊编委】

土木工程

 

【学术兼职】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工程与材料测试技术论坛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防灾减灾专委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学会桥梁结构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住建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首届四川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土木学会结构专委会委员。

获奖\专利\标准】

 

获奖:

[1]202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19年获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称号

[3]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4]2004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5]2005获四川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奖三等奖

[6]2009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7]2002、2003、2004、2007年四次获四川大学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称号

[8]2008年获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9]2012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第一)

[10]2013、2020年获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先进工作者

[11]四川大学2013-2014年度先进个人

代表性的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李碧雄(1). 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裂缝检测仪,ZL 2012 1 0199249.0

李碧雄(1). 阻抗谱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ZL 2013 1 0030062.2

李碧雄(1). 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监控检测仪及监控检测方法. ZL 2013 1 0029782.7

李碧雄(1). 基于阻抗成像技术的混凝土损伤检测方法与设备. ZL 2006 1 0020932.

李碧雄(4). 一种硅藻土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ZL201711116121.2

李碧雄(3).地质环境灾害视频监测器及其监测方法. ZL 2012 1 0452351.7

李碧雄(1). 同轴一维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介电常数测量设备和方法. ZL20161058757.3

李碧雄(1). 基于频域反射的一维同轴钢筋混凝土构件测量设备和方法. ZL20161058586.3

李碧雄(1). 以钢筋为电极的混凝土监控检测仪及其监控检测方法. ZL201310029782.7

李碧雄(1). 多股绝缘自制热架空地线的制热控制设备与控制方法. ZL201811194176.X

李碧雄(3). 一种自融冰电缆及其融冰设备. ZL20161086759.6

李碧雄(3). 基于等效电路的一维同轴钢筋混凝土构件测量设备和方法. ZL20161058580.8

标准:

主编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实施与验收标》,2020年

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水泥及混凝土用玻璃粉》,2020-2021年

教材:

主编.结构设计原理(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时间待定

主编.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主编.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4.

主编.建筑结构设计.第一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主编.混凝土结构.第一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参编.土木工程概论.第一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参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闭

招聘信息 | 学院介绍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教学评估


学院地点:成都市四川大学行政楼一楼(望江)
党政办:85405534、85408889 教育发展中心:85405613、85463775 学生工作组:85407049
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建环大楼(江安) 党政办:85990865、85999959;学生工作组:85990968
Copyright@2010-2080 acem.sc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网站备案:蜀ICP备05006382号 邮编:610000